过来还带了其他人,两个人围着茶厂转了两圈又去了茶山。
“你之前提的那个做红碎茶的想法,最难的地方在碎。我查了下资料,国外有种工艺适合大量生产叫CTC但需要购买专用设备,去年滇省那边就已经开始在外采购了。如果想用手工制作红碎茶也不是不可以,就是品质可能会参差不齐。”
镇上想把茶场转给上桥村的时候,沈照就想过出路。国内的茶叶市场接近饱和,各种名茶早就占据了高端市场。做茶饮料也可以,但他们没有机器设备。如果不把出路局限在国内而国际市场那么就需要改变工艺,迎合欧美人的口味。
“我知道现在国外有种袋泡茶,这种茶便宜冲泡方便,在欧美很流行。我的想法是根据他们的口味习惯再结合袋泡的方式去做茶叶饮品,所以才会想到红碎茶。因为所对应的受众群体不一样,倒不是说每一种茶的品质必须是顶端。品质我们可以做分级,到时候对应的级别不同价格也不同,所对应的消费群体也会不同。”
苏长民点点头,他是专门研究茶叶的,对国内外的茶类产品比普通人了解得更多。红碎茶是国际性的大茶类,在国际茶叶市场上,红茶占了茶叶贸易的90%,红碎茶更是占红茶的98%。沈照想走出口这条路,打算做红碎茶确实是最正确的选择。
就是华夏虽然制茶喝茶的历史最悠久,但在国际茶叶市场还未占据一席之地。这件事官方也有做过相关研究,甚至进行过大规模的试制工作。
“我记得省里的翁江县有个茶厂也产这种茶,你要是有兴趣我们可以过去看看。”
和苏教授约定好时间,沈照转道回了趟村里。
听说茶场的事有了眉目,顾承平放下了一半的心。又说起砖窑厂销售的问题。
“我们去打听了下国营砖厂的红砖是4分钱一块,你说咱们这砖卖多少才好?还有就是砖烧出来了,却没人上门可怎么办才好?”
这种事沈照只给建议不做决定。
“你要是想多抢点生意就便宜一分钱,反正这东西没啥成本。你要是不想便宜卖,也就四分出去卖。你要是又想多赚点又想抢点生意就做个开业大酬宾。原价四分,头三月打八折。至于怕没人上门这还不简单?天朗他们不是天天出门收黄鳝吗?你就在那几台拖拉机上挂上横幅,走哪吆喝到哪。还有村里那些小子走街窜巷的,你也在他们的自行车前头飘块红布。这样他们上山下田的,大家都能看到。等大家都知道上桥村有不用排队的砖块卖,这生意自然就来了。”
第一百一十章 都是生意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